周礼义(32/35)
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灋,书其敬、敏、任、恤者,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比长,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有辠奇衺,则相及。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若徙于他,则为之旌节而行之;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内之。经于乡大夫曰“政教禁令”,州长曰“教治政令”,党正曰“政令教治”,族师曰“戒令政事”,闾胥曰“闾之征令”,比长曰“比之治”,命官之意,其轻重皆在一字间也。政令为重,禁令次之,戒令又次之,征令为下。乡大夫、州长,详于教而兼政;党正、族师,详于政而兼教;闾胥则承上之政教,而掌其政令耳;比长,则并无所为令矣。
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令社稷之职。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稾;歌舞牲,及毛炮之豚。凡丧纪、宾客、军旅、大盟,则饰其牛牲。
封人,言掌设王之社壝,封疆而树之;则以饰土事为职,故使之饰牛牲,以牛土畜故也。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救日月,则诏王鼓;大丧,则诏大仆鼓。
以錞和鼓,盖鼓则进;进则为阳用事之时,阴出佐之而已。
◎舞师
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凡阳祀,用骍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凡外祭毁事,用尨可也。凡祭祀,共其牺牲,以授充人系之。凡牲不系者,共奉之。
共奉之,则非特共其牲,又奉其事。
◎充人 ◎闾师
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稽。三年大比,则以考群吏,而以诏废置。若将有军旅、会同、田役之戒,则受灋于司马,以作其众庶,及马牛车辇;会其车人之卒伍,使皆备旗鼓兵器,以帅而至。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以岁时征野之赋贡。
人民在夫家六畜之中,则是民之隶也;质人所谓“人民”同意。车有车之卒伍,若司右所谓“合车之卒伍”是也。人有人之卒伍,若小司徒所谓“会万民之卒伍”是也。
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囏阨;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凡宾客、会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
恤民之囏阨,则司救所谓“岁时有天患民病,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也;国及郊野,以乡里为中,故恤民之囏阨,宜以乡里之委积。庐,小室。十里,可以饮食而息焉。三十里,则可以宿焉,故为大室。五十里,则四旁皆可以日中至焉,故有市也,可以候宾旅而馆之焉。
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三年大比,则大均。
地政,上所以正下;地守、地职,下所以供上。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则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