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义(26/35)
家六畜之数,以知山林川泽之数;凡在民者,皆知其数,然后知群吏征令有当否;知其有当否,然后可得而治正也。凡税敛,掌事者受灋焉;及事成,则入要贰焉。凡邦治考焉。
要贰者,物数之要;要,书之贰也。
职内,掌邦之赋入,辨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入之数,以逆邦国之赋用。凡受财者,受其贰令而书之;及会,以逆职岁与官府财用之出;而叙其财,以待邦之移用。
执其总者,执邦赋入之总数;受其贰令而书之者,受其副写之令而籍之。
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凡官府都鄙群吏之出财用,受式灋于职岁。凡上之赐予,以叙与职币授之;及会,以式灋赞逆会。
以叙与职币授之,则《礼记》所谓“上先下后”也。
职币,掌式灋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余财,皆辨其物而奠其录,以书楬之,以诏上之小用赐予;岁终,则会其出凡邦之会事,以式灋赞之。
以式灋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者,以式灋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以为礼者所受之币也。
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季秋献功裘,以待颁赐。
致人功焉,故谓之功裘;良裘则非特致人功而已,又其质良也;大裘则非特质良而已,又以简大取名焉。
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诸侯,则共熊侯、豹侯者,王及诸侯以正物为事,正物则以服猛毅为先,独王共虎侯,则虎尤猛故也;卿大夫共麋侯者,卿大夫以养人为事,养人则以除患害为先故也。凡射以服禽兽;服禽兽,然后得其皮以为裘,故司裘共侯也。设其鹄者,鹄栖侯中以为的者也;鹄之为物,远举而难中,射以及远中难为善,故的谓之鹄也。
大丧,廞裘,饰皮车,凡邦之皮事掌之。岁终则会;唯王之裘与其皮事,不会。
掌皮,则敛皮者也,故会其财赍而已;司裘,则用皮者也,故岁终则会其皮。
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遂以式灋颁皮革于百工,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岁终则会其财赍。
赍,行费也。敛之则用财,赍之则有行费矣。
内宰,掌书版图之灋,以治王内之政令,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九嫔,以妇职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衺,展其功绪。
使各有属,使属于九嫔。女御八十一人,每九人则属一嫔,故谓之九御。妇职之法,所以事王及后,共祭祀宾客之职法。
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正后之服位,而诏其礼乐之仪。赞九嫔之礼事,凡宾客之祼献、瑶爵皆赞。
不言后,以上文祼献、瑶爵言后,从可知也。告以出入进止之节,使与礼乐相应。
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阴礼。
次,其官之次,则司市所谓“思次介次”是也,宜象其事焉。
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岁终,则会内人之稍食,稽其功事;佐后而受献功者,比其小大,与其麤良,而赏罚之。会内宫之财用。
内人,王内之人。既均其稍食,岁终则会之;既展其功绪,岁终则稽之。小大比其制,麤良比其功;制中度,功中程,而又善,则在所赏;制不中度,功不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