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问对日录(11/45)
漏此言,所以敢具陈。”[是日]上不欲用陈箴为邕州,以与萧注不相下。余以为注陵之,故致此。上欲以箴知钦州。前一日,南厅议移桂州经略于邕州,恐交趾反侧,且俟交趾入贡,乃议移经略。今日以苏缄知邕州,上许之。
[三月二十五日]上改定如安石所草。又读至见在审官、铨合入远人令权入近地,上曰:“当增云次远及近地。”其后冯京言:“川峡差本土人知州不便。”上问其故,京曰:“今仕宦一任远,一任近,而四路人许连任就四路,则是常得家便,实为大幸。”安石曰:“所以分远近者,均劳佚甘苦。今内地人不乐入四路,四路人乐就家便,用新法即两得所欲,何须苦之使两失优便?且此非特便于士人,省吏卒迎送劳费,尤为善法也。”
[三月二十八日]上论农兵事,欲行宋道召人免税充弓箭手事。潞以为决不可行。余曰:“恐不行,但亦不须如此,诚以利害驱民习兵,则何必用宋道之策。臣愚以为当如差役法,自内修之法成,则可举而措之天下。”上曰:“差役则如此可也。兵事必须自有兵处始,则人不骇而事易就。”余曰:“诚如此,但恐边臣未能举此以副圣意者。”因略为上言民可以利驱,使趍为兵。
[是月]上论所以致国治强。余以为:“非什伍其民而用之,则不可以致治强,他时固未易议此,如陛下明于道德,忧勤政事,上下无弊,乃可以议此。”
[四月十九日]知太原府吕公弼言:“请复王庆民前坐所部城不完夺官。”上阅奏,曰:“庆民首言河外荒堆等处城堡非便,果劳民无功。凡前言啰兀城、荒堆等不可城,城之无利者,宜悉具名以闻。朝廷常患边吏不忠信,苟先事有言如庆民者,亦可嘉也。”王安石曰:“汉高祖以鄂千秋一言明萧何功,则封关内侯;自平城归,诸言匈奴可击者斩。赏罚明如此,故能不劳而尽群策。”上言:“李清臣等可责。”安石曰:“张景宪言杜诩保明啰兀城道路宽广,亦不可以无责。”上以为然。诩初以殿中丞致仕,改授忠武节度推官、书写宣抚司机密文字,从韩绛所请也。
[是日]王安石白上:“保甲习武艺新法如何?”上曰:“候秋冬闲,差役事了当颁行。”又谓安石曰:“人不能无过失,卿见朕有过失,但极口相救正,勿存形迹。”安石谢曰:“当尽死力,不敢存形迹。”上虑难济,安石曰:“此在陛下,不可以他求。观今年人情,听上所为,不敢侮慢,孰与去年?”又曰:“陛下圣德日跻,风俗会丕变,何忧难济!”
[四月二十五日]阎绶与提点刑狱孔宗翰尝为交代,故宗翰自提点改知蕲州。
[五月九日]上曰:“府兵与租庸调法相须。”安石对曰:“今义勇、土军上番供役,既有廪给,则无贫富皆可以入卫出戍,虽未有租庸调法,亦可为。第义勇以良民为之,当以礼义奖养。今皆倒置,湼其手背,人不乐一也;教阅靡费,人不乐二也;又使运粮,人不乐三也。近更驱之就敌,横被杀戮,尤使人惮为之。”冯京曰:“义勇近亦有以挽强得试推恩者。”安石曰:“挽强以力有分限,苟力不足,则自绝于进取矣。是朝廷有推恩之滥,而初非劝奖使人趋武事也。今措置义勇,皆当及此,使害在于不为义勇,而利在于为义勇,人以得籍名于义勇为幸。至于以武艺推恩,随人材之高下,使咸有幸得之心,则俗可变而众技可成也。臣愿择其乡闾豪杰为之将校,稍加奖拔,则人自悦服。矧今募兵为宿卫,有积官至刺史以上者。移此与彼,固无不可,况此不至如此费官禄,已足使人乐为之。陛下诚能审择近臣皆有政事之材,异时可使分将此等军。今募兵出于无赖之人,尚可为军厢主,则近臣以上岂不足此辈?此乃先王成法、社稷之长计也。”上极以为然。
[是日]安石又以为诸军宜各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