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3/4)
舜曰“濬哲文明,温恭允塞”者,修为之序也。故于尧则言性之所有,于舜则言学以成之。玄德升闻,
玄德,亦俊德也。自其著者言之,则谓之俊;自其妙者言之,则谓之玄。于圣人在上者称其著,于圣人在下者称其妙。
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大麓,泰山之麓也;后世封禅之说,傅会于此。舜于大麓主祭,“古者易姓告代”也。风之烈而雷雨弗迷者,则阴阳不失序可知矣。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让于德”者,逊于有德之人也。“弗嗣”者,弗肯陟帝位以嗣尧也。
正月上日,
正,政事当岁易者。上日,上旬之日。
受终于文祖。
尧受终于文祖。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美珠谓之璇。《尧典》言“历象”,《舜典》言“玑衡”;玑衡者,器也。“尧典”言“日月星辰”,此言“七政”;七政者,事也。《尧典》所言,皆“道”也;于此所言,皆“器”也,事也。政,以人之所取正也。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
三昭、三穆为六宗,从晋张髦之说也。天子事七庙,于地不言大示,于人不言太祖,于天不言日月星辰。以地示、人鬼之及六宗山川,则天、地之及日月星辰可知也。以天帝之及上帝,则人鬼、地示之及太祖、大示亦可知也。于天则举尊以见卑,于人、于地则举卑以见尊。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四岳总百官,群牧总诸侯。日觐者,与之谋内外之政也。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岁月日时之所能齐,律度量衡之所能一,先王详而谨之,故居则历象日月星辰,出则同律度量衡而天下治。王者必颁历以天下正朔,故巡守则考时月而协之。作历不能无盈缩,及其久也,日不能无差,故考日而正之。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
凡贽,诸侯圭,《周礼·小行人》“六币:圭、璋、璧、琮、琥、璜”,注云:“币,所以享也;享后用琮。”则余五玉即所贽之五玉也。诸侯有不能臣之义,复之所以宾之也。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用特以见约也,先王非饮食,致孝乎鬼神,不敢约也,然其约如此,则巡守不敢烦费可知。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放勋”之“勋”,功嚮于王之谓,《周官·夏官·司勋》:“王功曰勋。”此“庸”,《周官》六功,皆曰“上之所报”,以民功为主,故“司勋”又曰“民功曰庸”是也。敷奏以言,观其志也。明试以功,察其事也。车服以庸,报其功也。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封山川则材木不可胜用,浚川则谷米不可胜食。浚者,治而深之之谓。十二州之山川皆封培而浚之。盖山川所以表识,又天地间生民之大利于是乎出也。
象以典刑,
象者,垂以示人之谓,若《周官》“垂治象、刑象之法于象魏”是也。
流宥五刑,
先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