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先天(2/3)
李隆基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敲击着,眉头微蹙:“先生,您可知,昨日禁军统领密见了我?”齐先生抬眼看他。
“兵符。”李隆基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武皇帝当年交托给先生的兵符。”
“只要先生拿出兵符,调羽林军入宫,太平公主那些党羽,不过是土鸡瓦狗!”
他说着,猛地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
这些日子,太平公主的势力在朝堂上日益膨胀,七个宰相里,五个是她的人,连禁军将领都有大半听她号令。
每次上朝,那些或明或暗的挑衅,那些若有若无的轻蔑,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他忍了太久了,久到快要忘记自己腰间的佩剑是用来出鞘的,不是用来装饰的。
齐先生却摇了摇头,将茶杯放在桌上,发出“叮”的一声轻响:“陛下,兵符能调动的是军队,却调不动人心。”
李隆基一愣。
“太平公主经营多年,根基太深。”齐先生缓缓道,“她的党羽遍布三省六部,甚至渗透到了地方州县。”
“您今日动她,禁军未必会全然听令,朝中必有大乱。”
“到时候,韦庶人之祸刚平,又起萧墙之争,天下人会怎么看您?”
“先帝刚退位,您就手足相残,这‘仁孝’二字,又该如何自处?”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诛心。
李隆基脸上的激动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
他知道齐先生说得对,可心底的那股冲动,却像野草一样疯长。
“可若是任由她如此下去……”
“忍。”齐先生只说了一个字,眼神却异常坚定,“陛下,您现在要做的,不是与她争一时之长短,而是积蓄力量。”
“她越是张扬,越是树敌,您只需静观其变,收拢人心。”
“待时机成熟,不必您动手,自然有人替您扫清障碍。”
李隆基沉默了。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齐先生的情景,当年他身边只有少数心腹,是这个突然出现的老者,为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联络禁军,策反朝臣,才一举平定了叛乱。
那时候他只当这是个隐居的智者,直到昨日,他才从父皇留下的密档里看到了“齐太师”三个字。
乾武时期的齐太师。
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里炸开。
他从小听着关于这位“二皇帝”的传说长大。
当年乾武时期,乾武皇帝兵发三路,征薛延陀,征草原十八部,征吐蕃,还要应对世家之患。
是这位齐太师以雷霆手段稳定朝局,权倾朝野,无论是谁都要让他三分。
后来这位太师却突然销声匿迹,世人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却没想到,他竟一直隐居,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李隆基看着眼前的老者,突然觉得有些陌生。
八十二岁年纪,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岁月,可他身上那股无形的威压,却比朝堂上任何一位重臣都要慑人。
他不敢想象,这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手里到底藏着多少底牌。
那些散布在各处的旧部?那些隐藏在市井的眼线?还是……连他都不知道的秘密力量?
忌惮吗?自然是忌惮的。甚至比忌惮太平公主更甚。
太平公主再厉害,终究是他的亲姑姑,手段再狠,也脱不开皇室的圈子。
可齐太师不一样,他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