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新一代电影存储介质(2/4)
典雄示意摩图拉离开,有些话他只能和罗纳德一对一沟通。n索尼和飞利浦合作开发的CD,已经在这几年占据了所有的数据存储需求。包括音乐,数据,照片,甚至视频。在遥远的香江,还有人使用压缩率不高,清晰度非常低的MPEG-1技术,作出了一种叫做VCD的载体,盗版了很多电影。n
由于CD的容量有限,所以一般的电影都需要2-3张VCD才能放下,看到中间,还要去换碟才能继续看下去。n
所以,一种更大容量的存储介质,就被各家厂商列入了研发日程。n
而索尼和飞利浦有了开发CD的老关系,又一次一起合作,拿出了一种叫做多媒体光盘(MMCD)的标准。n
这种标准,原来CD使用的激光头伺服技术可以继承使用,非常的合适两家厂商。n
而另一种是超密度(SD)光盘,由东芝、时代华纳、松下电器、日立、三菱电机、先锋、汤姆逊和JVC联合研发支持。n
眼看这样下去的话,当年录像带VHS和Beta两种格式大战的历史就要重演。好莱坞的几大制片厂还没有发声反对,五家计算机公司(IBM、Apple、康柏、HP和微软)受不了了,跳起来反对。n
这是因为,CD在发明以后,很快就不单单被用来存储音乐,还被电脑厂商使用来存储数据。现在很多软件的发布,都是用CD这种媒介了。还有各种可擦录的CD-i格式,让用户可以用便宜的CD代替昂贵复杂的磁带机来备份。n
如果这个新的媒介像当年的录像带一样分为两个阵营,好莱坞是无所谓,大不了发两个格式好了,反正一样能卖。但是电脑厂商可受不了,以后发行软件,和各种电脑的接口,都要做两套读取设备,本来就硬件兼容性问题严重的Wdows操作系统,岂不是彻底完蛋了。n
他们组成的一个临时行业技术小组发布了一份新闻稿,声明他们只会接受一种格式。该小组投票决定抵制这两种格式,除非两个阵营就一个统一的标准达成一致。n
为此,微软的盖茨提议,招募IBM的总裁郭士纳,由他来统一电脑厂商,施压于交战各方的高管。n
但是,毕竟双方都在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如果只使用一个标准,那么本来可以用作技术门槛把竞争对手挡在外面的手段都会失去效果。n
双方的谈判非常的缓慢,大家都不愿意屈服。到了今天,最大的成果,也就是双方在技术标准上都同意做妥协,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标准。但是谁占得多一点,谁占的少一点,很多还都我没有达成协议。n
眼看1995年就将过去,盖茨邀请罗纳德出山,让他作为电脑行业的特使,对大贺典雄作一个拜访,利用他和大贺的私人关系,看看有没有转机。n
大贺典雄其实也倾向于妥协了,接替他的新人CEO出井伸之,对开拓媒体业务的热情非常高,自己以前那种卖电子设备的战略,是否开始落伍了?大贺也不是非常的确定了。n
但是,索尼毕竟在这个新的多媒体光盘(MMCD)上投入了很多,真要妥协,还牵涉到两大阵营的面子问题。本来就输掉了录像带格式之战的索尼,这次可就不能再输了。n
罗纳德没有从技术标准优劣的角度来劝说大贺,因为他自己也不懂到底这些技术有何分别和优劣。也没有从技术壁垒的角度劝说,这都是牵涉到十亿美元级别的生意选择,自己发言不得不慎重。n
罗纳德挑选的,是大贺典雄能否像CD的74分钟时长那样,在历史上留名的角度来劝说。n
CD发明以后,很多人都对74分钟